第38章來做風吧
關燈
小
中
大
第38章 來做風吧
似乎再沒有比秋陽更討喜的日頭了。
再好的絲絨也不如這種暖意。
姜離遠遠看著坐在一起的高朝溪和於璚英,金色的陽光將兩人鍍上一層茸茸金邊,像是……兩只可愛的芒果核。
聽到高朝溪問起外頭纏足的風氣是否日盛,於璚英點頭。
說來也巧,其實在高朝溪問起之前,她看著有幾個行走略有顛倒(也有‘人’稱之為纖搖柔美)之態的妃嬪宮人,也想到了自己正看著的一卷書。
自從做了大公主朱淑元的正式開蒙講師,宮中的藏書就對她敞開。
璚英如今正好在看元末明初人陶宗儀所著的《輟耕錄》。其書共三十卷,宮中典藏本收錄齊全:從天文地理到人情風俗乃至文物碑刻俱全,簡直算是了解先元朝的百科全書了。
於璚英昨日才看到卷十的‘纏足考’。
每每讀書時那種總不自知浮現在唇邊的笑意,不由就淡了。
她今年才二十許年紀……璚英低頭看著書卷,寫這本書的陶宗儀二十歲的時候,正好是一百年前。
然而一百年前的人就在寫:人皆以纖足為妙,近年來人皆效之,以不為者為恥也。*
璚英想,這百多年來,朝代更疊,世事翻轉,簡直算得上滄海桑田。
多少舊規習俗都化成了土,怎麽偏就這件事留了下來呢?
如果說元末明初亂世時,曾有段時間人們顧不得這個:命最要緊,許多人家哪裏還有心力給女兒纏足管好不好看——萬一來了流民亂兵的,小腳咋跑啊!
那麽如今開國數十年,承平日久,這種纏纖足為美的風氣,又漸漸風行漸重起來。
**
透過黑貓的眼睛,姜離能看清兩人的神態。
不喜,厭惡。
凡如飛鳥一般,心不肯困囿在方寸籠中的女子,是絕不會喜歡這種以血肉,還是以自己血肉鑄成的鐐銬的。
她們是幸運的,家人們沒有給她們戴上鐐銬。但不代表,她們看著旁的姑娘的鐐銬不會觸目驚心。
姜離有時候想,她也要慶幸的——她要面對的這時候的纏足,跟姜離從許多紀錄片裏看到的那種令人痛寒作嘔的、真正病態地折斷骨頭,將腳趾頭扣入腳心的折骨纏並不同。
明前期,纏足,基本還是以讓足部變得瘦窄纖細,讓人一眼看過去覺得‘好看’為目的。
所以,絕大部分纏過足的宮女,才能在進宮放開足紈後,還能禦前行走如常,所謂跑動無顛蹶。
姜離頭一回聽說這件事時,不由就想起了之前看《紅樓》裏,有婆子就對寶玉的丫鬟秋紋道讓她自己去拎水,後面還加了一句,言下之意是多走點兒路:“哪裏就走大了腳?”
當時她還不太懂,只以為婆子在取笑丫鬟們嬌氣。
現在看來,這是多麽好的祝福啊!也是多麽令人幸運的‘煩惱’,還能走大了腳,也就是——還能恢覆如初,做個正常人!
幸而現在並不是遍地都是所謂的‘三寸金蓮’。
不過,姜離的目光有些想要逃避,卻又讓自己堅持落在幾個行走顛簸的宮女身上:所謂十裏不同音,大明各地的纏足程度都不一樣。
已經有些地方,開始在這方面“內卷”起來,覺得普通的纖足不好看,要纏的比旁人更纖更尖才是。
‘三寸金蓮’從來不是一蹴而就,是發展的過程。
如果不能現在終止、扭轉……
那麽不管她改變了其餘什麽諸如土木之變的家國大事,單論女子纏足事,還是會漸漸滑向那個更深的,晦不見底的深淵吧。
就像一塊潰爛,沒有剜除治療,放著只會日覆一日爛下去,深至骨髓。
璚英彎腰摸了摸黑貓的頭。
高朝溪則在旁道:“若是能廢止纏足事就好了,是不是?”
於璚英想了想,還是決定多說些:畢竟眼前的姑娘不足十四歲便被選入宮中,只怕沒有經歷過議親。
高朝溪所說的廢止是什麽呢?
是請陛下的一道聖旨嗎?當然,有聖旨就比沒有強,但,於璚英很確定的是,只有一道聖旨是不夠的。
“如今外面議親,竟多有人家囑咐相媒的婆子,選纏過足的女子。”
在女子幾乎不可能自己獨立謀生的情況下,她們的‘職業’,從出生起就無可選的工作,就只有‘女結婚員’。
既如此,若是不纏足會影響最重要的出嫁,那根本由不得女孩子們長大後,靠自己的思維來判斷要不要纏足——早在她們還只是懵懂孩童的時候,就會被家人摁倒纏足。
見她們受苦,或許家裏人也會心痛,會落淚,但更會堅定告訴她們,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,這是大家都要吃的苦呢。
人非草木,孰能無痛無情。
她們怎麽會不知道疼與難。
正如許多年後的嚴覆說起女子纏足事,也只能無奈道:“纏足本非天下女子樂事,不過礙於習俗,無敢叛其規。”*
習俗為風,蕓蕓眾生為草芥。
風行草偃——風往哪兒吹,草就往哪兒倒,這是草能決定的嗎?
很多年後,於璚英還記得這一日,燦爛千陽將高朝溪的瞳仁映成了一種清透的琥珀色,她擡手,衣袖在風中獵獵而動。
她邀請她:“那麽,璚英,我們來做風吧。”
**
銀杏葉簌簌而動。
姜離覺得自己仿佛在這油畫般明麗的金黃秋天裏,打了個盹。
她回到了自己家中。
那是一個難得的假期,她坐在飄窗上看張愛玲的《金鎖記》。字句滑過眼前,是女人帶著金子做的枷鎖的一生。
在那個二十世紀初的上海,她看到了什麽來著?
是了,姜離看到了舊式女子的一雙腳——那雙腳很古怪。它們本來是被纏過的。但現在,這雙腳的主人卻換掉了原本引以為傲的尖尖緞鞋,換上了一雙天足女子的鞋。
甚至為了裝的更像沒纏過的天足,在裏面填了半鞋的棉花。
只為著——服侍的婆子在旁邊笑道:“如今小腳不時興了,只怕將來給姐兒定親的時候麻煩。”[1]
那是二十世紀初的上海,更是辛亥革命後,不纏足運動逐漸成燎原之勢的上海。
看,這世道就是這樣的古怪。
這之前,沒有纏足的女子會在定親上遇到麻煩,家人以為惱恥事。
而‘時興’改變後,不過幾年之間,眾人立刻適應了不纏足,又以小腳為恥了。
世人無辜,絕大多數人只是被習俗和社會標準隨手捏就的泥人。
有時候只能等待著在這歷史洪流中,能伸出手去捏的人,選擇的是什麽形狀罷了……
“陛下!”
姜離朦朦朧朧擡頭,從似真似假的夢境中掙脫出來。
她低下頭,手裏沒有《金鎖記》,也沒有塞著棉花的一雙小腳。
只有兩個披著日色的姑娘。
高朝溪的語氣明快,不是在請示,而是在跟她分享好消息:“陛下,我想帶於講師去刻書經廠看一看。”去看看怎麽樣出版刊印書籍……怎麽樣規劃使用自己的輿論陣地。
姜離就知道,高朝溪已經找到了真正的朋友,或者說戰友。
就如同在她所在的那個華夏,二十世紀初,在官方的《內務部通飭各省勸禁婦女纏足文》下達後,也正是許多志同道合的女子走到了一起,戮力同心創辦了諸多婦女刊物、進行了各類白話文創作,將其作為輿論戰場——
像起自青萍之末的微風,最終形成一股颶風,吹過了千家萬戶。
將數百年的裹腳布,不但從女人們的足上摘掉,還從腦子裏摘掉。
“好。”姜離笑著應道:“去吧。”
去做風吧。
如今大明的通俗文學界,還近乎於荒山,這個輿論陣地,她們不占,就會在不久的將來,被人占走。
就像唐詩宋詞,尤其是宋詞中,多有描寫“羅襪”、“纖足”之類的辭藻,風靡的文學作品,總能引領一番風潮。而當世俗的審美,變成纖足,變成纏足,變成……越小越好的三寸金蓮,那就是無數女子醒不來的噩夢。
明中後期蓬勃的小說中,多少人喜歡描寫三寸金蓮,簡直是不必再說,似乎不提一句‘小腳’就不能稱之為美人似的。
甚至連《西游記》裏七個蜘蛛精,都得‘金蓮三寸窄’。
走在去向刻書經廠的路上,高朝溪想起昨日陛下與她說起的‘另外世界的將來’,給她畫的那種令人膽寒的纏足態。
高朝溪其實聽宮裏的嬤嬤說過:其實外頭有些秦樓楚館,為了討好客人,就會不顧姑娘能不能走路,強行把足纏的很小,骨頭斷掉也在所不惜。
這在她們聽來駭人的事,可能會漸漸發生在所有女子身上嗎?
而且會被文人墨客描繪,被‘讚美’,被按照三寸金蓮是否‘瘦、尖、彎、香、軟、正’來點評。
她同感心強,細想下去差點吐出來:“這些聲音真令人厭惡。”
陛下頭也沒擡,手上的朱筆在自己的簡筆畫上打了個血淋淋似的叉,口中道:“是討厭。”
“那就,把他們的聲音搶走吧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似乎再沒有比秋陽更討喜的日頭了。
再好的絲絨也不如這種暖意。
姜離遠遠看著坐在一起的高朝溪和於璚英,金色的陽光將兩人鍍上一層茸茸金邊,像是……兩只可愛的芒果核。
聽到高朝溪問起外頭纏足的風氣是否日盛,於璚英點頭。
說來也巧,其實在高朝溪問起之前,她看著有幾個行走略有顛倒(也有‘人’稱之為纖搖柔美)之態的妃嬪宮人,也想到了自己正看著的一卷書。
自從做了大公主朱淑元的正式開蒙講師,宮中的藏書就對她敞開。
璚英如今正好在看元末明初人陶宗儀所著的《輟耕錄》。其書共三十卷,宮中典藏本收錄齊全:從天文地理到人情風俗乃至文物碑刻俱全,簡直算是了解先元朝的百科全書了。
於璚英昨日才看到卷十的‘纏足考’。
每每讀書時那種總不自知浮現在唇邊的笑意,不由就淡了。
她今年才二十許年紀……璚英低頭看著書卷,寫這本書的陶宗儀二十歲的時候,正好是一百年前。
然而一百年前的人就在寫:人皆以纖足為妙,近年來人皆效之,以不為者為恥也。*
璚英想,這百多年來,朝代更疊,世事翻轉,簡直算得上滄海桑田。
多少舊規習俗都化成了土,怎麽偏就這件事留了下來呢?
如果說元末明初亂世時,曾有段時間人們顧不得這個:命最要緊,許多人家哪裏還有心力給女兒纏足管好不好看——萬一來了流民亂兵的,小腳咋跑啊!
那麽如今開國數十年,承平日久,這種纏纖足為美的風氣,又漸漸風行漸重起來。
**
透過黑貓的眼睛,姜離能看清兩人的神態。
不喜,厭惡。
凡如飛鳥一般,心不肯困囿在方寸籠中的女子,是絕不會喜歡這種以血肉,還是以自己血肉鑄成的鐐銬的。
她們是幸運的,家人們沒有給她們戴上鐐銬。但不代表,她們看著旁的姑娘的鐐銬不會觸目驚心。
姜離有時候想,她也要慶幸的——她要面對的這時候的纏足,跟姜離從許多紀錄片裏看到的那種令人痛寒作嘔的、真正病態地折斷骨頭,將腳趾頭扣入腳心的折骨纏並不同。
明前期,纏足,基本還是以讓足部變得瘦窄纖細,讓人一眼看過去覺得‘好看’為目的。
所以,絕大部分纏過足的宮女,才能在進宮放開足紈後,還能禦前行走如常,所謂跑動無顛蹶。
姜離頭一回聽說這件事時,不由就想起了之前看《紅樓》裏,有婆子就對寶玉的丫鬟秋紋道讓她自己去拎水,後面還加了一句,言下之意是多走點兒路:“哪裏就走大了腳?”
當時她還不太懂,只以為婆子在取笑丫鬟們嬌氣。
現在看來,這是多麽好的祝福啊!也是多麽令人幸運的‘煩惱’,還能走大了腳,也就是——還能恢覆如初,做個正常人!
幸而現在並不是遍地都是所謂的‘三寸金蓮’。
不過,姜離的目光有些想要逃避,卻又讓自己堅持落在幾個行走顛簸的宮女身上:所謂十裏不同音,大明各地的纏足程度都不一樣。
已經有些地方,開始在這方面“內卷”起來,覺得普通的纖足不好看,要纏的比旁人更纖更尖才是。
‘三寸金蓮’從來不是一蹴而就,是發展的過程。
如果不能現在終止、扭轉……
那麽不管她改變了其餘什麽諸如土木之變的家國大事,單論女子纏足事,還是會漸漸滑向那個更深的,晦不見底的深淵吧。
就像一塊潰爛,沒有剜除治療,放著只會日覆一日爛下去,深至骨髓。
璚英彎腰摸了摸黑貓的頭。
高朝溪則在旁道:“若是能廢止纏足事就好了,是不是?”
於璚英想了想,還是決定多說些:畢竟眼前的姑娘不足十四歲便被選入宮中,只怕沒有經歷過議親。
高朝溪所說的廢止是什麽呢?
是請陛下的一道聖旨嗎?當然,有聖旨就比沒有強,但,於璚英很確定的是,只有一道聖旨是不夠的。
“如今外面議親,竟多有人家囑咐相媒的婆子,選纏過足的女子。”
在女子幾乎不可能自己獨立謀生的情況下,她們的‘職業’,從出生起就無可選的工作,就只有‘女結婚員’。
既如此,若是不纏足會影響最重要的出嫁,那根本由不得女孩子們長大後,靠自己的思維來判斷要不要纏足——早在她們還只是懵懂孩童的時候,就會被家人摁倒纏足。
見她們受苦,或許家裏人也會心痛,會落淚,但更會堅定告訴她們,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,這是大家都要吃的苦呢。
人非草木,孰能無痛無情。
她們怎麽會不知道疼與難。
正如許多年後的嚴覆說起女子纏足事,也只能無奈道:“纏足本非天下女子樂事,不過礙於習俗,無敢叛其規。”*
習俗為風,蕓蕓眾生為草芥。
風行草偃——風往哪兒吹,草就往哪兒倒,這是草能決定的嗎?
很多年後,於璚英還記得這一日,燦爛千陽將高朝溪的瞳仁映成了一種清透的琥珀色,她擡手,衣袖在風中獵獵而動。
她邀請她:“那麽,璚英,我們來做風吧。”
**
銀杏葉簌簌而動。
姜離覺得自己仿佛在這油畫般明麗的金黃秋天裏,打了個盹。
她回到了自己家中。
那是一個難得的假期,她坐在飄窗上看張愛玲的《金鎖記》。字句滑過眼前,是女人帶著金子做的枷鎖的一生。
在那個二十世紀初的上海,她看到了什麽來著?
是了,姜離看到了舊式女子的一雙腳——那雙腳很古怪。它們本來是被纏過的。但現在,這雙腳的主人卻換掉了原本引以為傲的尖尖緞鞋,換上了一雙天足女子的鞋。
甚至為了裝的更像沒纏過的天足,在裏面填了半鞋的棉花。
只為著——服侍的婆子在旁邊笑道:“如今小腳不時興了,只怕將來給姐兒定親的時候麻煩。”[1]
那是二十世紀初的上海,更是辛亥革命後,不纏足運動逐漸成燎原之勢的上海。
看,這世道就是這樣的古怪。
這之前,沒有纏足的女子會在定親上遇到麻煩,家人以為惱恥事。
而‘時興’改變後,不過幾年之間,眾人立刻適應了不纏足,又以小腳為恥了。
世人無辜,絕大多數人只是被習俗和社會標準隨手捏就的泥人。
有時候只能等待著在這歷史洪流中,能伸出手去捏的人,選擇的是什麽形狀罷了……
“陛下!”
姜離朦朦朧朧擡頭,從似真似假的夢境中掙脫出來。
她低下頭,手裏沒有《金鎖記》,也沒有塞著棉花的一雙小腳。
只有兩個披著日色的姑娘。
高朝溪的語氣明快,不是在請示,而是在跟她分享好消息:“陛下,我想帶於講師去刻書經廠看一看。”去看看怎麽樣出版刊印書籍……怎麽樣規劃使用自己的輿論陣地。
姜離就知道,高朝溪已經找到了真正的朋友,或者說戰友。
就如同在她所在的那個華夏,二十世紀初,在官方的《內務部通飭各省勸禁婦女纏足文》下達後,也正是許多志同道合的女子走到了一起,戮力同心創辦了諸多婦女刊物、進行了各類白話文創作,將其作為輿論戰場——
像起自青萍之末的微風,最終形成一股颶風,吹過了千家萬戶。
將數百年的裹腳布,不但從女人們的足上摘掉,還從腦子裏摘掉。
“好。”姜離笑著應道:“去吧。”
去做風吧。
如今大明的通俗文學界,還近乎於荒山,這個輿論陣地,她們不占,就會在不久的將來,被人占走。
就像唐詩宋詞,尤其是宋詞中,多有描寫“羅襪”、“纖足”之類的辭藻,風靡的文學作品,總能引領一番風潮。而當世俗的審美,變成纖足,變成纏足,變成……越小越好的三寸金蓮,那就是無數女子醒不來的噩夢。
明中後期蓬勃的小說中,多少人喜歡描寫三寸金蓮,簡直是不必再說,似乎不提一句‘小腳’就不能稱之為美人似的。
甚至連《西游記》裏七個蜘蛛精,都得‘金蓮三寸窄’。
走在去向刻書經廠的路上,高朝溪想起昨日陛下與她說起的‘另外世界的將來’,給她畫的那種令人膽寒的纏足態。
高朝溪其實聽宮裏的嬤嬤說過:其實外頭有些秦樓楚館,為了討好客人,就會不顧姑娘能不能走路,強行把足纏的很小,骨頭斷掉也在所不惜。
這在她們聽來駭人的事,可能會漸漸發生在所有女子身上嗎?
而且會被文人墨客描繪,被‘讚美’,被按照三寸金蓮是否‘瘦、尖、彎、香、軟、正’來點評。
她同感心強,細想下去差點吐出來:“這些聲音真令人厭惡。”
陛下頭也沒擡,手上的朱筆在自己的簡筆畫上打了個血淋淋似的叉,口中道:“是討厭。”
“那就,把他們的聲音搶走吧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